【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】-中国民俗节庆由来故事

九九重阳节,即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,是中国的民俗节日之一,也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据传九九重阳节约始于唐朝,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,被定为中国的老年节,被誉为“重阳佳节”、“老年节”、“祭祖节”、“登高节”等。九九重阳承载着尊老敬老、纪念故人、祈求幸福、促进和谐的文化内涵。

九九这个数字寓意长寿、长命,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老年人的节日。此时正值秋高气爽、菊花盛开的时节,适合登高赏景,也适合庆祝节日。在九九重阳节,老人和小孩都会佩戴茱萸、菊花等物,以祈求平安和长寿。

这一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,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有两种:一是始于秦汉时期战国时期,古人把九九这天看成是最阳气的一天,故而在此举行祭祖、登高活动。二则是唐代天宝年间,李松龄根据道教思想创作的《九日登高》一诗,将每年九月初九定为登高祭祖的日子,于是就有了九九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。

在现代,九九重阳节与中华老年节活动合并,旨在进一步倡导尊敬老人、爱护老人的社会风气。同时,九九重阳节也是一个团圆祭祖节日,很多人会回到家中,与亲人团圆吃饭、登高赏景、开展文艺活动等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