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谈话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

近年来,“谈话死”这个词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,不仅成为了网络流行语,也走进了现实生活。它源自于一种社交现象:在聚会、会议等交际场合,因为出言不慎、知识面狭窄、反应迟缓或状态不佳而导致无人问津。

所以,有人会问,为什么“谈话死”在现代社交上愈加普遍呢?

一方面,社交场合有了更高的期待,大家对于社交形式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尤其是对赴会者的言谈举止更加关注;反而使得在场者最终造成这种社交灾难。

另一方面,“谈话死”也是人们社交技能的空缺的体现。社交技能的缺失,使得一些人在社交中不得时机、不知如何渐进地表达自我思想和情绪;久而久之,可能就轮到了“谈话死”。

面对这种“谈话死”,我们不应该苛责,也不应该回避。更好的解决方式,应该是加强自身素养和技能,设法克服自身社交障碍,尝试更灵活的交流方式。在现代社交中,特别是发达的数字社交中,展现自我、培养社交技能一点也不困难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