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的由来
依稀、似曾相识的清明节,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,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,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。这个节日最初称为寒食节,在唐朝时期改名为清明节。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民时代,那时候人们跟现在一样非常重视祖先和敬神,它最初是祭祀祖先、缅怀先祖的日子。传说中,古代有一个神话人物叫做“吴刚”,他非常孝顺, 他的妻子被嫉妒的嫂子害死,吴刚流浪了很长时间,最后在月宫遇到了嫦娥她们,被告知可以通过采摘仙草得到重生,但是要在特定的时间、地点采摘,而这个时间就是清明节前后。吴刚经过了反复思考,最终还是放弃了重生的机会,选择留下来陪伴嫦娥,至今仍居于月宫。
所以,从这里开始,清明节也与古代神话故事相联系。“列子?仲尼篇”中记载:“洗净骨,白缁红襦,衣冠楚楚,朝夕奠祭。” 这是古代祭祀的一部分,示意的是后代子孙要重视祖先,对祖先举行隆重、规矩的祭祀仪式。
在清明节,这是烧香祭拜的日子,也是扫墓祭扫的日子。清明节扫墓始于东汉,清明时节,人们会去扫墓,拜祭祖先,扫墓也被称作除墓,意在除去那些不干净的东西。
如今的中国,清明节往往是人们回归故乡,祭拜先人的日子。